关闭

举报

  • 提交
    首页 > 身边的事 > 正文
    购物车
    0

    民俗——凉州狮子舞

    信息发布者:luwanjun
    2017-04-20 22:08:21   转载

    民俗——凉州狮子舞



    第一次在武威看表演,确切的用4个字来形容:“惊艳”、“震撼”。看过凉州狮子舞以后,再看其他地方的舞龙耍狮子时,总觉得缺少了点什么。追溯历史,原来,早在唐朝时,凉州狮子舞就曾经“长啸”长安城,雄浑万丈。再看近前,凉州狮子舞不仅没有随着时代的发展而褪色,相反,今天的凉州狮子舞光彩夺目、欢跃腾飞,那迅疾万里、扑天掀地的一幕,已成为武威人民充分表达文化和个性,反映愉悦心情、揭开美好生活的一种最简捷的方式。


    唐朝时凉州狮子舞赫赫有名


    传统舞狮在中国流传了两千多年,但是“狮”却是外来之物,它最早是作为贡品从西域引进的。从印度到波斯,狮子被涂上了浓重的神话色彩,成为神力和王权的象征。关于狮子的名称在中国主要有两种:在汉代以前称为“狻猊”,汉代始称为“师子”。后来,“师”字加“犬”旁,才出现了“狮”。此外中国古代还将狮子称为“虓”。汉武帝开通西域以后,狮子这种猛兽开始传入中原地区。

    狮子舞在凉州很早就盛行了,到唐代流传到长安,成为宫廷乐舞中不可缺少的节目。当时,无论是宫廷宴会、迎送使节,还是庆功祝捷等仪式中,都以《西凉乐》中的凉州狮子舞为主要节目之一。“西凉伎,西凉伎,假面胡人假狮子。刻木为头丝作尾,金镀眼睛银贴齿。奋迅毛衣摆双耳,如从流沙来万里。紫髯深目两胡儿,鼓舞跳梁前致辞……”这是唐代诗人白居易《西凉伎》中的诗句,它真实地描写了当时的凉州狮子舞。从这些精彩的描写中可以看出,当时凉州狮子舞那光彩夺目、欢跃腾飞的形象,那绚丽多姿、镀金贴银的化妆,还有那迅疾万里、扑天掀地的气势。


    狮子舞,又叫“耍麻狮子”


    凉州人把“舞狮子”又叫做“耍麻狮子”。这也是有来历的。武威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冯天民介绍,从前凉州民间所舞的狮子,一般都是自制的。狮子头是由纸浆、胶水、浆糊、麻纸等在黄胶泥塑成的狮子模型上一层层糊贴而成,晒干后贴金镀银描画彩绘,再配以能转动的铜铃般大小的眼球、腥红的能伸缩的舌头,用麻染成的长长的彩色鬣毛,威武雄壮,煞是好看。而狮身也是将麻染成黄色、红色或绿色,然后缀在布匹上做成。耍狮子时由二人钻成狮身,一人耍头,一人耍尾,互相配合,默契自如,颇有特色。

    在凉州,除春节外,在其他喜庆的日子里也常有舞狮助兴。一般的狮子舞,是两人合作扮一头大狮子,俗称“太狮”;一人扮一头小狮子,俗称“少狮”;另一人为武士,起指挥调度作用。武士的扮相似“胡人”,手拿绣球作引导,并先开拳踢打,翻腾跃扑,是引诱狮子起舞的意思。耍绣球的武士和扮演狮子的人,都要有健壮的体魄、精湛的武功和熟练准确的协调配合,才能得心应手、表演自如。狮子舞在表演前和表演过程中,都要放鞭炮为狮子助威。一阵鞭炮响过之后,在烟雾腾飞中,狮子随着锣鼓点的轻、重、快、慢,忽而翘首仰视,忽而低头回顾,忽而回首匍匐,忽而摇头摆尾,忽而又与少狮追逐奔突,千姿百态,妙趣横生。高明者甚至能模仿狮子的许多动作,如舐毛、擦脚、搔头、洗耳等,动作惟妙惟肖,十分逼真。



    打赏捐赠
    0
    !我要举报这篇文章
   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,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。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村网通立场。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,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!